戈森三定律

戈森(Gossen,1810—1858)生于德国西部城市迪伦,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在普鲁士政府担任过税务官。1847年辞职后与他人合办保险公司,1850年开始潜心研究经济学,主要著作是《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准则》(1854)。著作出版后,销售远未达到戈森预期,他极为失望,1[……]

继续阅读

庇古税:灯塔之谜

庇古税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用的“谁受益,谁投资”的政策、环境保护领域采用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都是庇古理论的具体应用。目前,排污收费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其理论基础也是庇古税。例如,冒黑烟的工厂虽能获利,但却污染环境,其社会产值小于私人产值。对[……]

继续阅读

密封拍卖:博弈论的精髓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商品交易中如果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上所产生的均衡结果将是一种无效率的状态。然而美国经济学家威廉 – 维克瑞在1978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中,证明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维克瑞认为,拍卖是一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市场交易制度,它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以参与者的出价[……]

继续阅读

孔多塞投票悖论

假设甲、乙、丙代表3个选民,A、B、C代表3个决策方案,每个人偏好不一。依据民主投票规则,3人中仅需2/3以上成员投票赞成就可获胜。偏好情况,甲:A >B>C;乙:B> C>A;丙:C>A >B。在第一轮的第一次选择中,A 与B相比,B被淘汰,A胜出;在第二次选择[……]

继续阅读

波特和竞争优势理论

传统的以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寻求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

继续阅读

关税同盟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而使成员国的贸易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此外,一国由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转而从结盟成员国的低价购买也属于贸易创造。其效应是:第一,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成员国由原先生[……]

继续阅读

战略性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涵义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模经济的收益,并夺取市场份额。

二、补贴促进出口论

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一开始就处于双寡头垄断竞争状态[……]

继续阅读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1年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弗里德曼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

继续阅读

弗莱堡经济学派:社会市场经济

战后联邦德国所奉行的经济政策,就是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和具体体现。弗莱堡学派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以及联邦德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私有制。德国新自由主义认为私有制是社会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前提,国家的首要职责是制定宪法,保护生产资料私有制[……]

继续阅读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

作为新自由主义流派的一个分支,供给主义学派在其主要理论观点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政策的主张,其思想精髓即是一个“减”字,减少税负、减少干预、减少福利、减少通胀。

减少税负。供给学派认为,要增加供给,就必须减税,只有减税,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及个人,才有增加投资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储蓄的可能性。供给学派认为[……]

继续阅读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