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统一 江山多娇

台湾著名歌曲
我只在乎你
大海
无言的结局
为爱痴狂
青花瓷

台湾历史溯源: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社会的演变

在远古时期,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沧桑变化。大约在7000万年前,台湾海峡还是华夏古陆边缘的海槽,到了距今4000万年时,受到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便从海槽上升变成陆地,台湾省与大陆相连。那时海峡地区是一片平原,时常会被海水漫过。距今约1.5万年时,我国正处在大理冰期,冰川面积变大,海平面逐渐下降,海峡变成陆地,生长着茂盛的花草和森林树木,遍地是成群的动物跑到这里捕猎寻食。

距今约一万年时,气候再次变暖了,冰川慢慢消包容,海平面再次上升,海峡又由青青草原变成湛蓝的海洋,直到今天依旧波涛汹涌。目前,台湾省地壳仍处于缓慢上升期,台湾省陆地面积还在逐渐扩大。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大陆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的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省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与在福建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征。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的廊桥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省少数民族的祖先,大约三万年前,他们经由中国大陆南下到了台湾省,成了最早开发台湾省的先驱。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省垦拓经营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州。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夷洲。公元230年,吴大帝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两位将军率领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夷洲(今台湾省),激战月余征服当地土著,将台湾岛纳入正式统治,夷州也是台湾在中国史书上的第一个名字。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余人,前往夷洲(今台湾)。这是我国正史记载的官方船队前往台湾的首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权遂征夷州。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兵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沿岸设立巡检司,来治理澎湖、台湾等地的民政,台湾及澎湖划归至福建泉州来管辖,负责当地的巡逻、查缉罪犯,管理治安,中国也是从此刻开始,在台湾正式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来往逐渐密切,航海家郑和南下访问南洋各国时,曾在台湾驻留给当地的居民,带去了许多工业品和农产品,至今都有传说高雄特产的三宝羹,就是郑和当时遗留下来的。明朝末期,大陆居民大规模向台湾移居,推动了台湾的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十五世纪以后因倭寇匪乱不断,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兵马,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占台湾,台湾进入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时期。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趁着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政府举步艰难之际,侵入台湾,不久便占领台湾,被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万余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成功收复台湾。

16626月郑成功病逝,其弟郑世袭图谋自立。在厦门的郑经闻讯后,也随即发丧嗣位。郑氏内部出现了叔侄争权的内乱。郑经病逝以后,清廷认为平定台湾的时机已经到来,康熙皇帝指示前方将领,准备进取澎湖、台湾,剿抚并用,平定海疆。168378日,原郑氏部将施琅率领水陆官兵2万多人、战船200多艘从铜山(今东山)放洋,向澎湖、台湾进发。917日郑克塽等向清方递送了正式的降本,103日,施琅亲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统治台湾22年的明郑政权宣告终结。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进入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台湾重新回归中国的怀抱。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尽管台湾与中国大陆尚未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郑成功家族的台湾开拓史

在中国历史上,郑氏家族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家族。他们在台湾的开拓和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台湾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郑氏家族资料记载,他们的祖先在唐朝时从河南迁徙到福建,分散居住在今福州、莆田、漳州,甚至潮州等地。郑成功家族在第十世郑士表时,生下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等四兄弟,之后因正妻去世,又续娶了大富豪女儿,为之后郑氏家族出海经商创造了条件。

郑芝龙在17岁时就投奔了在澳门经商的舅舅,1612年又东渡日本平户,在那里结识了当时最有名的华人大海商李旦,此人与长崎、平户两地的权贵往来甚密,并负责为他们运送货物至中国的江南、福建甚至台湾。

1624年到1631年,郑芝龙在为荷兰人担任翻译期间,亲眼目睹了明朝与荷兰殖民者的海上争斗,对海战有了初步认识。16289月,郑芝龙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三次打败了荷兰舰队的来犯,一举粉碎了荷兰用武力强迫与明朝通商的企图。

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也就是其父郑芝龙跟随李旦时的城市。明天启三年(1623年),29岁的郑芝龙与其母田川氏成亲,婚后第二年生下了郑成功。后来郑芝龙有次领着郑成功进宫拜见了隆武帝,才华横溢见解独到的郑成功给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为表示对郑成功的喜爱,赐了他国姓,正式改名为成功,因此海内外人士习惯称他为国姓爷。郑芝龙降清后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高官厚禄,反而一直被软禁,清军还将他作为招降郑成功的筹码。郑成功在父亲投降后,在叔父郑鸿逵的支持下,暗中调出了一支军队,秘密逃往金门躲避。后来他听说父亲遭到软禁,从日本接回的母亲田川氏也在战乱中被杀,国难家仇更加坚定了他抗清的决心。从此走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抗清斗争。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成立,随即加强了对东方各国的经济掠夺和武力侵略,台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642年成为了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统治,使台湾重新回归中国的版图。然而不幸的是,在正式收复台湾几个月后,郑成功便病逝了,终年38岁。此后由其子郑经继承了他在台湾的事业,直到1683年,清朝将台湾纳入大一统之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了政权,开始了对台湾的治理和开发。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屯田制度、发展农业、加强军事防御等,使得台湾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郑成功的治理下,台湾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等作物,同时还引进了新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此外,郑成功还注重发展工商业,鼓励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促进了台湾的经济繁荣。

郑成功还在台湾建立了学校,推广儒家文化,加强了对台湾民众的教育。他的治理和开发为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台湾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氏家族在台湾的开拓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收复台湾,更在于对台湾的治理和开发。他们的努力为台湾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台湾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成功收复台湾

和平统一台湾的探索

卫温首航台湾

台湾省的地形地貌

台湾问题最危险的敌人:日本

2021年121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受台湾岛内一研究机构邀请,就台日关系发表视频演说。安倍晋三宣称日本无法容许发生台湾遭武力侵犯“‘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可以说是日美同盟有事。安倍晋三在台“国策研究院”相关论坛活动演讲时提到,“这30年来,中国的军事费用已经成长42倍,足足比日本高出4在未来将近30年期间,中国在经济及军事费用方面,预估每年增加7%,这30年对世界而言是最重要,也充满危机的时代

谈到在台湾问题上“面临的挑战”,安倍晋三竟然声称这与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与那国岛等“日本领土”、领海所面临的“挑衅”没有两样。他放话,“我们必须超前部署,防范中国从空中、海上、海底不断进行各种军事挑衅”。

安倍晋三还提到,日本的先岛群岛、与那国岛等离岛,离台湾不过100公里左右而已,武力侵犯台湾,是对日本国土的重大危险,日本无法容许这类事情发生台湾有事等同于日本有事,也可以说是等同于日美同盟有事。日本当局不断宣扬「台湾有事情,日本也有事情」,曲解中国对台方针,大肆宣扬中共“武力攻台”的说法,在海峡两岸和日本引起恐惧。日本政治家们更是发出了“为台而战”的威胁。2024519日,31名来自日本的议会成员,组织了一个访问台湾的队伍,这是多年来最多的一次。日本政府官员林芳正更是公然恭喜台政府。这是对一个中国的重大侵犯,中国政府在事发后立即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日本这一次的举动,也是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最近几年,日本一直在加强同台湾的安保联系。《路透社》在九月援引资料称,日本已指定一名在台北服役的自我防卫官员,作为“日本驻台”,等同于驻台湾使馆内的实际“武官”,目的是增强与台湾军队的信息搜集及直接沟通。有报道说,这一举动标志着日本正在向台政府提供援助。此外,根据《2022年安保战略》,日本已将防务重心转移至台湾附近的西南方群岛,并加速军事建设。美国驻日本代表拉姆·伊曼纽尔上星期在台湾岛最西南方的两个小岛进行了视察,这两个小岛位于台湾岛以东,距台湾岛仅110多公里。由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矛盾,这些群岛可谓是处于风口浪尖

企图以“国际水道”和“商贸安全”为借口,对中国台海内部事务进行强制干预。除此之外,日本其实也在“假戏真做”,想要让美国参与到台湾海峡的争端中来,利用中美两个国家的关系,来达到他们的战略目的。

要知道,目前美国就台海问题频频挑衅中国的底线,企图借台海问题干扰中国的发展,而美国只不过将台湾当作一枚棋子,并无因台湾而与中国发生战争的意图。美国其实并不是真的对台湾的土地有什么企图,他们只是希望能通过“台湾牌”来限制中国的发展。但是日本就不一样了,日本虽然跟美国合作,对中国进行了封锁,但是他们真的很想偷台湾,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这可如何是好?只有利用中美游戏的大环境,再加上日本作为美国在东亚的前沿阵地,才有可能进一步将美国拖入台湾海峡的问题。所以,在目前台海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像民进党这样的“台独”势力,企图“挟洋自重”。这个“洋”字,不但对美国,也对日本对“东洋”。

1895年开始,日本占领了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在此期间,日本政府采取了强迫日本化政策,禁止使用台湾本土语言和文化,并迫使台湾人改用日本姓氏。这种殖民统治导致了台湾人民的文化和身份认同的丧失。在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民众的基本权利被剥夺殆尽。以日本警察为主体的警察体系严密控制台湾社会,不仅是深入台湾各社会阶层与民众日常生活的鬼魇,更是直接监视与盘剥台湾民众的“活阎王”。那时,台湾民间有一句吓唬孩童的俗语:“大人来啦!”所谓“大人”就是指当时的日本警察。

近日,中俄先后阐述对日方针,重新论述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中俄两个二战的战胜国自然有义务出手“纠正”日本的疯狂行动,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7条之规定,该宪章及其国际法体系,不会取消、限制、禁止宪章签字国针对二战敌国所采取的行动。说直白一点,那就是中俄两国拥有直接对日本发起军事行动的权利,不需要通过联合国形成决议,也不受现行国际法规的限制。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其军事实力确实有了很大增长,这刺激了日本右翼的野心,让日本右翼误认为,可以凭借日本现有的军事实力,恢复日本“正常国家”的地位,甚至重新发起对外扩张,重温“军国主义”的美梦。所以,台湾最危险的敌人是日本,是曾经占领台湾50年的日本,它时刻想恢复曾经的辉煌。

民族英雄毛泽东
千古一帝秦始皇
开疆拓土李世民
驱逐鞑虏朱元璋
Previous
Next

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统治台湾

16世纪西方殖民势力纷纷由大西洋向印度洋和太平洋扩张。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船队来到中国沿海,要求通商贸易,没有得到明朝政府的允许。万历三十年(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殖民者率领船队东来,曾经进攻澳门,遭到抵抗后转到大泥(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中部北大年一带)。后由当地经商的福建商人建议转而占领澎湖,作为与中国通商的据点。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8月荷兰殖民者借春汛结束,澎湖岛无守兵时入侵澎湖。这是荷兰人第一次入侵澎湖。荷兰殖民者后来在明朝压力下不得不于1215日退走,入侵澎湖近4个月。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他们迫切需要在中国沿海建立自己的贸易据点,选择了澎湖和台湾。

天启元年(1621年)11月,荷兰人从捕获的西班牙船上获悉西班牙人占领台湾的计划。于是荷兰舰队将主力移驻毕斯卡度雷斯(即澎湖群岛),并派船到雷克贝克诺(即台湾)及邻近地区探勘,抢先占领南部良港,建筑城堡,并派兵镇守。舰队于1622629日抵达澎湖岛,711日进入马公港。81日,入侵者在澎湖风柜尾修建城堡。这是荷兰人第二次入侵澎湖。

天启四年(1624年)28日,由守备王梦熊率领舟师,荷兰侵略军被迫退守风柜城。荷兰殖民者慑于明朝军队强大的威力,不得从澎湖撤走,福建当局允许他们到台湾贸易。

荷兰人于826日开始拆城,将建筑材料、大米、武器及其他财物运往台湾岛。这次荷兰侵占澎湖达两年之久。福建官员为了收回澎湖,而对荷兰人移往台湾通商则采取容忍的态度。当时明朝政府正面临农民大起义和清兵进关的威胁,无力顾及台湾。于是,天启四年(1624年),台湾被荷兰人侵占。明天启四年(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撤退到台湾后,立即在大员建筑城堡,取名奥伦治城,在北线尾岛建立商馆。后来根据阿姆斯特丹总公司的通知,将奥伦治城改称热兰遮城(中文史料称为台湾城),并在北线尾岛建立新的城堡,命名为热堡。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还以15匹布的代价向当地土著居民换取了大片土地。在赤嵌地区建立另一个城堡,取名为普罗文遮城(中文史料称为赤嵌城)。

西班牙殖民者早已准备攻占台湾。荷兰侵占台湾,控制了与中国通商的重要通道。西班牙殖民者为了争夺中国对日本的生丝贸易,维持马尼拉与福建的海上航路,于是在天启六年(1626年)沿台湾东海岸北上,绕过三貂角,进泊鸡笼港。明崇祯元年(1628年),西班牙人又占领淡水,在上述两处地区建筑城堡,以为据点,向附近的北投、八里坌、新店溪扩张,甚至窜扰到宜兰、苏澳等地。

荷兰殖民者为了对付西班牙人,曾多次派人到鸡笼侦察。崇祯十五年(1642年)8月,荷兰殖民者向台北进军,21日到达鸡笼,当时,西班牙只有100多人,经过5天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开城投降,结束了西班牙人在当地16年的统治。至此,荷兰人的势力扩展到台湾北部。

从崇祯八年(1635年)开始,荷兰殖民者以武力先后向全岛南部、中部、东部地区扩张扩张其势力,对土著居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到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底,荷人基本上已经控制了台湾西部平原的村社,并将势力扩张到东部部分地区,从而奠定了它在台湾的势力范围。但是当时台湾已经开发的地区还十分有限。由于当时明朝政府正面临农民大起义和东北后金政权强大的威胁的双重困境,已无力用兵闽海,进行驱荷复台的行动,而让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延续了38年之久。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荷兰殖民者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并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严格的活动管制,强迫人民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对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进行严密监视和控制,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1650年左右,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每年净收入约40亿荷兰盾(约4吨黄金)。

在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台湾据点的获利位列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据点的第二名(仅次于日本),获利主要配送给公司股东。荷兰殖民者为了在精神上彻底奴役台湾人民,聘用了大量的荷兰基督新教归正宗的神职人员到台湾传教,以作为政治殖民统治的补充。

国民党内战失败后为何逃亡台湾

1948 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对国民党愈发不利,蒋介石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后路。蒋介石最终选定的目的地是台湾,在战争即将失败时,他带领大量国民党内部精英逃往台湾,在此延续其统治。蒋介石未曾料到,他将一辈子困在台湾,再也无法回到大陆。蒋介石最初有三条退路设想,一旦战局不利,国民党可退守西南地区,该路线在历史上已多次被采用,如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曾逃往重庆,将西南当作大后方。第二条是海南岛,退至此处坚守海南,或可依靠海峡抵御共军。第三条便是退往台湾,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曾多次前往台湾考察,并派人在此大力建设。当时,蒋介石仍掌控着大半个中国,他尚未确定是否该退,若退又该退往何处。

但淮海战役的失败使蒋介石的嫡系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他意识到必须尽快考虑后路。于是他与手下心腹们商议许久,最终决定逃往台湾。蒋介石从三条退路中选择台湾,其中有一人起到关键作用,即张其昀。此人改变了国民党彻底败亡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在蒋介石背后指点的人,便是被誉为“陈布雷第二”的张其昀。他出生于浙江宁波,与蒋介石是同乡,又与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交好,加上自身才华出众,很快进入蒋介石视野。

1927 年起,张其昀在国立中央大学地理学系任教,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1938 年,他经陈布雷介绍加入国民党,随后便被蒋介石招揽为参政员。陈布雷自杀后,蒋介石对张其昀愈发倚重,视为智囊。三大战役后,解放军乘胜追击、肃清残敌,面对解放军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内部对于往何处撤退一事争执不下。拿不定主意的蒋介石邀请张其昀前往官邸,询问他有何良策。

张其昀认为:“当下最佳策略是退守台湾!”他认为国民党企图以长江天险为依托,划江而治完全是一厢情愿,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绝不会同意。此外,国民党退守西南和海南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唯有台湾能成为国民党的庇护之所。台湾是块风水宝地,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可守可攻。国民党有海军和空军,可抗衡尚无海军和空军的共产党,还能争取时间,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有利变化时再“反攻大陆”。得到蒋介石认可后,张其昀继续分析了国民党撤退的三个方案,并陈述利弊。

首先是以四川为依托,以西南为屏障的第一个方案。从军事角度看,四川地理位置上北有秦岭,东有长江三峡,南有横断山脉,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抗战初期,武汉失守后,国民党中枢机构便迁至重庆和成都。然而,西南最大的不足是与内地紧密相连,没有不可逾越的天险和屏障,难以令人安心。此外,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西南人心浮动。其次,撤退海南的第二个方案也面临同样情况,海南与大陆隔着一条琼州海峡,但海峡过于狭窄,不足以对共产党日益强大的武装构成阻碍。后来的形势发展验证了张其昀的推测,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难以组织起有力抵抗,解放军攻占西南和海南几乎未遇阻力。基于以上分析,撤退台湾是最佳选择。此前,国民党多数官僚凭经验主义,纷纷主张撤退大西北或大西南。张其昀不以为然,他主张“东撤论”,即东撤台湾,利用台湾海峡海阔浪高,阻止解放军的乘胜追击。为彻底说服蒋介石,张其昀提出了台湾相比大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地理上,台湾地处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合动植物生长,物产丰富,粮食等农产品完全能满足军民所需。经济上,台湾在光复前一直被日本占领。日本人经营台湾半个世纪,留下诸多工业基础设施,若经营得当,有望助力台湾经济崛起。军事上,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位于太平洋西缘,扼住太平洋西航道,与美国的远东防线衔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美国不会弃之不顾。人心上,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饱受蹂躏,台湾光复后人民对国民党政权有一种回归感,有利于收拢人心,维持社会稳定。政治上,台湾岛长期与大陆隔离,中共人员活动较少,未受渗透;加之 1947 二二八事件的整肃,干扰更少,不会引发不稳定事件。张其昀这番头头是道的分析,有理有据,逻辑严密,令蒋介石不得不佩服。东撤论深深打动了蒋介石,他后来又多次与张其昀深入交谈,最终下定决心:放弃大陆,退守台湾!张其昀赴台后深受赏识,蒋介石曾言:张其昀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没看错他。只要是他的提议,我不会反对。”

当然,在蒋经国看来,李宗仁的逼迫是国民党最终选择台湾的关键。在蒋经国的日记中,曾有关于在内外夹击环境中对蒋介石的记录。他认为当时的蒋介石内心极为沉痛,在蒋经国的日记中,他认为蒋介石迁往台湾最直接的原因,是李宗仁再三逼他出国。另外,还有部分高级将领主张国民党若失败可选择台湾,如陶希圣则坚持台湾的重要地位,他认为从台湾复兴国民党是未来的希望。陈诚认为可直接将台湾作为国民党人革命复兴的最后根据地。因此,他恳请蒋介石早日迁往台北,并长期驻扎台北,指挥各方作战也极为便利。后来他被蒋介石任命为台湾省政府主席。

台湾那些让人影响深刻的影片

台湾有很多优秀影片,大陆观众最可能熟知的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由九把刀编剧并执导,柴智屏监制,陈妍希、柯震东、敖犬、郝劭文等主演的青春爱情类电影,该影片于2011819日在中国台湾上映,2012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改编自九把刀同名小说。讲述了初中时期成绩差又调皮的柯景腾在优秀女生沈佳仪的监督和鼓励下,柯景腾成绩逐渐提升,并暗恋上了她。沈佳仪虽反感男生追求,却愿与柯景腾分享心事,暗示着对他有特殊的情感。其他著名台湾影片有:

《血观音》(2017):这是一部由惠英红、吴可熙、文淇主演的剧情悬疑片,讲述了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一家女性通过高超手腕及柔软身段生存取利,却因一桩灭门悬案而卷入彼此的爱恨情仇中的故事。《一一》(2000):由李凯莉、金燕玲、张洋洋主演,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现代家庭中的各种问题,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泛赞誉。《饮食男女》(1994):这部电影以家庭聚餐的场景为核心,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喜宴》(1993):这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家庭、爱情、性取向等主题,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大佛普拉斯》(2017):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展现了台湾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周处除三害》(2023):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饰)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生命将尽,想要“死后留名”。当他发现自己在通缉榜排名第三后,为了自己的尊严,他决心查出并除掉前两名通缉犯“香港仔”(袁富华饰)和“牛头”。在此过程中,当目睹另外两名恶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后,他心底的良知逐渐被唤醒。除掉“香港仔”时,他顺手解救了被囚女孩。被灵修中心“洗脑”后,他看到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中毒,内心的善良与正义让他站了出来,最终揭穿并铲除了这个黑窝点。《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2019):这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五月天乐团的成长历程和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深受乐迷喜爱。《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2020):这是一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记录和深入的采访,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故事和内心世界。《阳光普照》(2019):这部电影以家庭为背景,探讨了犯罪、家庭关系等主题,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2024出品的还钱:这是一部由陈柏霖、蔡思韵、李铭忠主演的犯罪片,讲述了关于金钱、债务和人性的故事。

民进党是如何走向台湾执政之道路

2000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执政50余年的中国国民党败选,民主进步党执政,陈水扁当选。2004年,陈水扁获得连任。20053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再度执政; 2012年,马英九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2016年,民进党的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20年,蔡英文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20241月,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萧美琴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

2000年以来,大部分时间是民进党在台湾执政,国民党已经不在辉煌,那么,民进党是如何在台湾兴起的呢?又是如何走上执政台湾道路的呢?

194510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台湾省脱离日本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然而,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的专制统治和贪污腐败引起台湾人民强烈不满。在政治上,设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人事上,排斥台湾本地人,随意安插自己的亲信,台湾同胞希望在光复后实现当家做主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在经济上,推行统制经济,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给台湾同胞的群体利益带来很大损害。同时,台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工厂大部分停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台湾大量物资被运往大陆,商人又囤积居奇,大量走私,号称米仓的台湾竟发生了米荒,甚至多处发生了抢米风潮,引起粮食的恐慌,台湾人民苦不堪言。1947227日,国民党政府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激起民愤。冲突中,缉私人员开枪打死市民林文溪。第二天爆发了著名的二二八事件。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急派援军对起义群众实行血腥镇压,在20多天中有3万多人被屠杀。314日,起义失败。此后,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台湾蒋政府在岛内实行戒严令,不允许民间自行成立党派,也不允许在报刊上发表对其不利的言论,也就是所谓的党禁和报禁。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台湾蒋政府的国民党一党的独裁专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台湾社会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台湾经济开始逐渐腾飞,由此也就形成了大量的劳工阶层,以及为数不少的中产阶级。台湾蒋政府实行的是官僚集团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劳工阶层因为不满他们的专制和剥削,时常会举行具有反抗意义的罢工。中产阶级则包括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律师,记者,医生等,还有一部分是原本国民党内不得志的青年才俊。他们一方面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又受到台湾蒋政府的排斥和打压。这些没有得到相应政治地位和话语权的中产阶级,普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他们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坚决反对独裁统治,积极追求民主自由。他们会主动到工人中去,帮助工人维护权益,由此也逐渐形成了岛内的党外势力。蒋介石去世之后,经过严家淦的短暂过渡,最终由蒋经国于1978年出任所谓台湾总统,掌握了军政大权。1210日是世界人权日1979年的这一天,台湾岛内爆发了美丽岛事件。美丽岛杂志社在没有获得蒋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发起了有两万多人参加的“民主自由诉求”的游行活动。如此大规模的游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势必会遭到蒋政府的暴力镇压。8名组织者遭到逮捕和起诉,但同时有15名律师为其辩护。

23人就是后来的民进党台独骨干分子,其中最出名的就包括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苏贞昌等人。

1986928日,132党外人士在台北圆山饭店集会,筹组民主进步党,即民进党。民进党崛起之时,正值台湾环保运动甚嚣尘上,党旗以绿色为基调,民进党也成为台湾泛绿阵营的代表。19876月,蒋经国发布总统令,宣布台湾地区自7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这意味着实行长达三十八年之久、为台湾人民深恶痛疾的戒严令终于被废除,关闭了数十年的禁区大门,终于被蒋经国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条缝隙。解除党禁使在台湾建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在管理上也相对松散,从而为“台独分子”走上执政舞台开启了闸门。蒋经国于1988年去世之后,李登辉继任上台,此人极力主张台独。海峡两岸也由军事对峙状态逐渐转为非军事对峙状态。民进党自成立起,不断通过鼓吹“住民自决”等各种“台独”倾向的决议,至1991年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该党彻底沦为台独党。成立初期的民进党热衷于街头运动,一度在岛内被冠以暴力党的称号。后来民进党越来越强调体制内斗争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台湾各项公职选举。 民进党在1992年底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近三分之一席次。1997年的县市长选举后取得了全台大部分县市的执政权。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吕秀莲获得台湾地方选举的胜利,成为台湾地区的执政党。

1950年粟裕解放台湾的计划设想

1949年上海战役宣告胜利后,毛主席欣喜万分,他发来电文对粟裕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明确指示三野的10兵团迅速开赴福建执行作战任务。同时,他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希望粟裕深入研究和答复:一是短期内是否有夺取台湾的可能性;二是如果具备条件,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行动;三是考虑采取何种策略来分化敌军,争取部分力量与我们合作。从中可见,主席对于统一大业的热切期望。

1950 年 5 17 日,恰在人民解放军解放舟山群岛的当日,三野前委向各兵团、各军发出了《保证攻台作战胜利的几个意见》,作出所属部队投入攻占台湾战役准备的决定。1949 5 月下旬上海战役结束后,第七、第十兵团展开了清扫台湾外围屏障的浙东与福建沿海作战,取得了一定成果,却也遭遇了金门和登步两岛的挫折。军委要求华野总结经验教训,把攻台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更为谨慎细致。伴随华野首长对渡海作战难度认识的持续提升,台湾战役的计划也屡次被修订。1949 年秋天拟定的计划是投入 8 个军的兵力,到年末改为 12 个主力军全部参与攻台。

在此期间,由于美国公开显示出与台湾国民党拉开距离,军委和华野均认为美国不会介入台湾战役。粟裕觉得,直接参战,于美国不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军事层面,都是不利的,所以美国只能间接参战,比如动员日本的“志愿兵”去协助蒋介石。基于这样的判断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央军委觉得应尽快完成台湾战役的准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在清扫台湾外围的作战准备中,经中央军委同意,华野决定调集第七、第九兵团共 6 个军 20 万人发动舟山战役;调集 24 军、25 军、32 军进入福建,接替第十兵团的剿匪以及修筑机场、道路的任务,以便让第十兵团进行金门作战准备。

1950 年 3 11 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与粟裕商定了攻台计划,准备投入 50 万部队用于攻台,分两次运送。该计划获中央军委同意。当时预估,国民党陆海空三军总计大概还有 50 多万人。我军分两个梯队渡海,总兵力起码应与台湾守军大致相当。有 50 万人在台湾登陆,便能保证在短期内不间断地发展胜利,以占领全岛。

按照这一设想,华野准备在舟山战役结束后,以第七、第九兵团作为攻台第一梯队,第十兵团和进入福建的另外三个军担当第二梯队。如此一来,华野的 12 个军连同后勤人员,投入台湾战役的总兵力将达 50 万人。同时,四野的第十三兵团担任全军的战略预备队,西北野战军的第十九兵团作为中央军委可随时调动的机动部队。

然而,要达成这一设想,当时最大的难题依旧是金门战役时遭遇的那两个问题,即船只匮乏和海空军掩护缺失。首先是船只问题。要运送 50 万人渡海,连同装备、粮弹、饮水、燃料、马匹、车辆等,所需船只数量极大。华野吸取金门失利的教训,第二梯队不再依赖第一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而是要自备船只。因此,中央军委认为要准备好几十万吨的船只,而且要用轮船或较大的机帆船。但国民党撤退时,将多数轮船带走或破坏,沿海地区有机器动力的船只少得可怜,要筹集几十万吨船只,当时极为困难。

再就是海空掩护问题。台湾距大陆最近处也在 80 海里以上。我军当时的舰船航速大多仅为七八海里,要前往台湾,得一天一夜的时间。所以,如此远的距离,完全不具备夜航登陆条件,没有海空军掩护,舰队在国民党海空军的打击下,将损失惨重。鉴于以上两个困难,中央军委决定集中财力物力筹集修造船只,并尽快建设海空军。

1950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海空军已具备一定实力,再经过训练,即可承担为舰队护航的任务。1950 6 6 日至 9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主席在会上提出了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当前任务。在会上,粟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台湾战役,但主席仍决定由粟裕担任总指挥。就在我军加紧进行台湾战役的准备之际,1950 6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27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又称将派第七舰队驶向台湾,阻止共产党从大陆进攻台湾。

美国出兵台湾,使新中国面临的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6 30 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肖劲光传达了中共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东北是我国的工业中心,战略位置极为重要。7 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任命粟裕、肖劲光为东北边防军的正、副司令员,邓华为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当时准备将东北边防军建成一个下辖几个兵团的大单位)。后来粟裕和肖劲光因故未到职,但是中央军委决定将他们由打台湾的指挥官调整到东北边防军任职,这显示了中央军委战略重点的转移。

美国出兵朝鲜和台湾时,印度战场的形势也紧张起来,对我国南部构成了威胁。同时,美国又加强了对侵越法国远征军的援助,向越南派去军事顾问团。鉴于以上形势,毛主席认为在这三个战场中选择朝鲜战场与美军较量最为有利,决定出兵朝鲜,并逐步解除了华东军区渡海实施金门作战和台湾战役的任务。

版权所有©蝈蝈星空          版权所有©笑傲江湖之小鱼儿          豫ICP备2022001021号-2          豫公网安备4101030200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