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信奉的佛教是大乘还是小乘?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最后取经成功,功德圆满,唐僧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最终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号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那么我们直到佛教后来分裂为大乘和小乘,那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信奉的到底是大乘还是小乘呢?

我们知道,两者之间区别有很多,其中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大乘则主张不仅要自渡,还要兼渡他人,认为只要虔诚地信[……]

继续阅读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大部分人的名是单个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大家在阅读三国演义小说时,不知道是否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小说里的人物名字,大多是单个字,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张辽等等。还有诸葛亮、司马懿等等也是单字,复姓罢了。

东汉末年的上层人士,大多都信奉这么一个概念,那就是“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 。也就是说,名字里面要是有两个字,是于礼不和,所以大多数有识之士,都是选择在姓后面跟一个字就行了。据说这是王莽的杰作!王莽改制,强行规定成年男子必须单名双字。到东汉末年,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古代人都有名也有字。名是[……]

继续阅读

《连城诀》:金庸的抄袭之作?

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武侠小说家之一, 他在1955年至1972年间创作的14部小说最为著名,也最受欢迎,金庸本人将自己所著全部作品名称的首字连到一起作成的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越女剑》有点过于夸张,金庸本人也不喜欢。然而,如果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你就会发现:《连城诀》故事情节此曾相识,没错,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是否相似?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

继续阅读

《悲惨世界》:人性的光辉

关于雨果,高尔基写道:”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人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

《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实。警探沙威的形象,除了他最后的人性复活外,基本上也是现实主义的。但是《悲惨世界》里浪漫主义的特色。仍然十分鲜明。

在小说中,雨果用最动人的词句歌颂革命起义,赞美起义者的英雄行为。不过,革命战斗的思想在雨果的思想中,毕竟是次要的。他在小说中所肯定的和压倒一切的思[……]

继续阅读

杜牧《阿房宫赋》

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诗词人,他的诗词具有震撼力,多写国家兴亡。他的歌赋极具张力,多采用典故和夸张手法,借古讽今。表现忧国忧民和士大夫的情操。当时写此赋时年仅23岁,朝廷大兴土木,却危机四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yìng qía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

继续阅读

《陋室铭》—唐·刘禹锡

陋室铭是刘禹锡杰作,我认为也是他最著名的诗赋。该铭文格律高雅,韵律优美,文风骈俪。修辞上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法。其中安贫乐道的儒家思想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继续阅读

杜牧的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继续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继续阅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续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继续阅读

Document